不久前,奥迪全球 CEO 高德诺宣布撤回 2033 年停售燃油车计划,不再为内燃机终止设时间表,转而推出新一代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,称 “未来十年将保持灵活性”。这一决策在汽车行业引发震动牛顺网,也让人们对其电动化转型生疑。
奥迪并非首个调整电动化战略的豪华车企。梅赛德斯 – 奔驰放弃 “2030 年主要市场全面电动化” 目标牛顺网,改为双线并行;沃尔沃取消 “2030 年仅售纯电车” 目标;丰田构建混合动力、氢能、纯电三维路线。
全球电动车市场发展不均衡是奥迪调整战略的核心原因。中国新能源渗透率 2024 年达 47.6%牛顺网,2025 年 5 月单月超 50%,但奥迪电动车销量遇瓶颈,2024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同比降 8%,占比不足 10%,而燃油车业务贡献超 60% 利润。北美电动化进程迟缓,欧洲市场也不乐观,2024 年电动车销量同比降 5.9%,德国取消补贴后市场萎缩,美国受政策影响增速降至 10%。奥迪本土德国,电动车销量暴跌 33%,欧洲 2024 年 8 月销量同比骤降 43.9%,电动车库存周期 82 天,燃油车仅 38 天。欧盟 2035 年禁燃令的 “e-fuel 豁免条款” 也为车企提供了缓冲。
技术上,奥迪面临挑战。其依赖的 PPE 与 SSP 平台量产延迟,原 2024 年交付的 Q6 e-tron 因软件问题推迟 18 个月,固态电池量产延至 2028 年。大众集团软件子公司 Cariad 研发滞后,致 Q6 e-tron 多次延期,奥迪长期依赖 “油改电” 产品,SSP 平台也推迟至 2029 年落地。而燃油车技术仍可优化,奥迪依托 PPC 平台优化 V6 发动机,油耗可降 15%。续航上,奥迪 e-tron WLTP 续航 436 公里,与竞品有差距。获取低价高效电池是共性难题,大众集团虽积极与供应商合作,奥迪压力仍不小。
布鲁塞尔工厂有物流成本高、效率低的问题,欧洲高昂劳动力成本让维持传统制造基地不经济。奥迪电动化转型过度聚焦高端车型,未满足大众市场需求,成本居高不下。此时暂停全面电动化,用燃油车利润维持运营、减轻研发压力,是理性选择。
奥迪的调整并非否定电动化,而是务实决策。未来它将在燃油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车间求平衡,以更灵活姿态应对市场,其能否借此重寻方向、实现可持续发展,仍需时间检验。
(文/Myevcar 文风)牛顺网
翔云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